智慧园区的概念已成为当今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的关注焦点,各方对于智慧园区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以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看融合科技与人文的产城一体化新年伊始,在“三高四新”战略及“强省会”战略的共同作用下,湖南湘江新区在新年迎来了新使命。据了解,产业园规划建设用地约12.20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预计累计总投资约1420亿元,其中一级开发投资约420亿元。
智慧工业园区是什么?都有哪些内容?
智慧园区的概念已成为当今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的关注焦点,各方对于智慧园区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一般的看法是,智慧园区(CloudCommunity)以“园区+互联网”为理念,融入社交、移动、大数据和云计算,将产业集聚发展与城市生活居住的不同空间有机组合,形成社群价值关联、圈层资源共享、土地全时利用的功能复合型城市空间区域。智慧园区整合信息技术和各类资源,充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类园区创新、服务和管理能力,为园区铸就超强的软实力。(君 思 智慧园区)
智慧园区的重点在于“智慧”
一方面,智慧园区在现实的园区环境之外,更加注重综合应用各类IT网络技术。网上虚拟园区等方式,加强园区内部的互动沟通和管理能力,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提高园区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智慧园区更强调增强园区管委会、园区企业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将整合园区内各方的专长资源加以推广,为园区打造一个整体的强势品牌。
智慧园区高速发展
总而言之,智慧园区是建立在园区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的,具有智能化的园区管理和运营,标志着园区整体信息化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智慧园区是借助新一代的云计算、物联网、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高度集成现有的互联网、传感器、智能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慧响应的方式,连接园区中分散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以提高服务的准确性、高效性、灵活性,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建立自主创新服务体系的新型园区,从而实现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价值链提升的目标。
智慧园区有什么优势?
01、高效率
融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渗透园区管理工作各个层面,实时监控园区整体的运行态势,进行优化控制,全面提升园区的管理效率和综合服务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
02、一体化管控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集中管控能力,实现园区信息的及时采集与传输,互联互通发挥资源整合效应,使园区的管理和运营从分散向集约转变,形成集成、共享、协作的理念,助力整体运作效率提升。
03、智能化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各种自动化技术,园区的基础设施也逐渐走向智能设备,能为智慧园区创造高附加值、低人工的服务赋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符合国家可持续化发展的要求。
以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 看融合科技与人文的产城一体化
新年伊始,在“三高四新”战略及“强省会”战略的共同作用下,湖南湘江新区在新年迎来了新使命。2月7日,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新城等133余个重大项目集中动工,预示着新区的崭新未来。
据悉,新区这次全域集中开工133个项目,总投资达1268亿 元 ,年度投资289亿元,其中比较具备代表性的如“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不光是长沙未来5年十个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之一,也将是湖南湘江新区“五个十大”中的十大百亿项目之一。
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在打开长沙智能网联产业新篇章的同时,对于整个智能网联产业及长沙城市发展而言,或还将别具意义。
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打开智能网联产业新篇章
2017年前后,智能驾驶产业开始在国内 星 火燎燃,一年多时间便有数十家测试区、示范区拔地而起,国家级示范区也多达十数个。也是在此背景下,湖南湘江新区开始了对智能驾驶产业的生态布局,相比北上广不少地区或项目,2018年6月才正式启动的湘江新区,在国家队排名上算是较晚,然而历经多年奔跑,也早已形成“起步北上广、落地看长沙”的行业共识。
如果说当年湘江新区为立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而成立湘江智能公司,那么今年“湘江智能产业园”的规划及开工,又为长沙的整个智能网联格局开启了新大门。据了解,产业园规划建设用地约12.20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预计累计总投资约1420亿元,其中一级开发投资约420亿元。到2035年,预计总税收约500亿元。
不同于以往的产业园,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极具先进性和复合性,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打破了传统产业园的单一化,湘江智能产业园规划布局了包括智联创新园、智联加速园、智联制造园、智联服务园、智慧农业科技园、数字融城示范园等六个“园中园”。
在过去,一个产业园其所覆盖的只是“点到点”,从产业下游到产业上游,从时间上看来,所保障的也仅仅只是一个产业生命周期;而湘江智能主导建设“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通过6大园区,实现了对产业、城市、工业的深度链接。一个园区带动的将不止是一个产业,而是更加复合、更加多样性的综合经济。
其次,据悉未来3-5年,主要围绕智联创新园和智联加速园进行开发建设,总投资约296亿元,其中2022年总投资约26.5亿元。园区将以“双新(新基建、新产业)”、“双融(产城融合、长株潭融城)”为特色,以“智能汽车、智慧城市、智慧工业”为产业定位。看起来园区建设周期过长,其实不然,长周期则能实时顺应产业升级和变革的需求。
就如智能驾驶产业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追求自动化,到如今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趋势都在共同演进,智能驾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整体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长周期的战略布局,给了园区以多维度、多角度的方向切入产业以及调整的机会。
总体来看,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作为湖南湘江新区未来几年的核心项目所承载的将是整个智能驾驶行业光明未来。与此同时,一个融合科技与人文的新型产城一体化模式,也正在破土而出。
“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其职能将不止是一座产业园
很显然,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其价值已经远超出一座产业园的价值,具体而言一个是在产业层面,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正构建一个全新、全面、全能的智能网联产业大生态;其次,在城市发展层面,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所打造的“融合科技与人文的产城一体化”,也在为整个长沙城市发展给出新方向。
1、由下至上的产业生态集群
从2018年至今,长沙智能驾驶产业格局已经越发饱满。企业集群方面,既有BAT、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又有舍弗勒、 大陆 这样的Tire1,还有启迪云控、希迪智驾这样的初创公司,可贵的是,这些生态企业专注的领域也各不相同。
如整车制造,拥有上汽、 广汽 、 比亚迪 等生产线;在智能技术方面BAT、华为带来了先进的“人工智能”、“云计算”、“车路协同系统”;场景落地方面,也涵盖智能环卫、智慧公交、智慧停车场、物流重卡、代客泊车等诸多应用场景。
目前来看,在“车-路-云-网-图”体系囊括下,长沙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趋于完善,而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出现,则将使这条生态链更加夯实。
因为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通过“产业项目引领、产城融合发展” 理念 ,还将构建出一条由下至上的产业生态集群,一条从“孵化”到“研发”再到“生产”的全产业链正在成型,使“产业协同、生态共享”的生态格局不断扩大。
就是说,长沙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将会越来越饱满,所带去的 商 业化价值越来越高。
2、由点至面的产城融合
前面有提到,相比于传统产业园区,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不同与突破,最大的一点则是来自于其所建立的“融合科技与人文的产城一体化”模式。
虽然名字是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但其内核却不止停留在智能网联层面。更是涵盖,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公共服务等多维度、多场景,由此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可循环的城市生活服务体系。
例如,由“双新、双融”做支撑的特色布局,从智能网联场景延伸到了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领域,更将成为一个集生活、生产于一体的智慧城市模型。
在6个“园中园”的作用下,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将实现包括经济、金融、信息、贸易、生态、生产、生活、服务、教育、文化等多元功能的展现,尤其将展现出产业与生活服务功能的融合,为长沙城市发展“双新、双融”、“强省会”战略,起到全新作用。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除了发挥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基础职能外,还将成为长沙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智慧工业一个不可多得的实验园、示范区,进一步加速验证长沙的创新路径和发展模式,再进而向全区、全市、全省推广,带动整体发展。一个全新的城市生态引擎正徐徐启动。
总结:
湖南湘江新区“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项目的开工,除了壮大湖南湘江新区乃至长沙相关产业规模,其全新的“产城一体化”模式也足够别具一格。眺望未来,不难看见一座全新的千亿产业新城正在不远处现出雏形。
@2019什么叫智慧园区?
园区指一般由政府(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包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都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创意园区等。”如何完善园区总体规划
建设工业园区是建设逗生态文明县地,实施逗工业强县地战略,加快工业化、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促进xx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力推进新河工业园区建设,争取早日把该园区逐步建设成为标准化工业园区,加快工业发展载体建设的完善步伐,并以此为平台,发展园区经济,对xx 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是xx 县城发展的需要。该园区为县城最为重要的产业聚集区,主要发展外向型加工业及生产转运基地;二是逗工业进园地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生态工业区,既可避免工业发展逗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地现象的再发生,又可更好地解决好xx 生态文明县建设与加快工业化进程之间的矛盾,又可更好地节约、集约用地,最重要的是可集中处理污水、污物,注重环境保护,真正建设好生态园区;三是xx 发展现实的需要。一、坚持规划先行。
对于xx 工业园区建设,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合理布局。一是园区规划要实施资源转换战略,产业结构调整与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机结合,因地制宜,逐步实施。二是园区规划要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加以整合,最终形成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三是园区建设应量力而行,避免摊子铺的过大,要留有发展余地,在选择入园企业的时候要瞻前顾后,要从长远利益考虑,为未来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 2 -
强势、优势、大型企业入住留足发展空间。四是园区规划要使各园区成为特色优势资源深加工和研发基地,推动技术进步。 二、推广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逗双主体模式地,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优势。
按照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工业园区采用逗双主体模式地运行。政府发挥发展规划效能、政策支持效能、资产支持效能、组织增信效能和组织管理效能。主力企业根据园区规划和建设进度制订科学的融资规划,用建设制度和建设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在逗双主体地模式下,作为政府的园区管委会和经营企业成为推动园区发展的两大支柱,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工业园区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加强领导、协调。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成立工业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园区的纲领性、政策性工作,协调汕尾市与深圳市层面的工作。
(二)成立园区管理机构,抽调人员组建管理队伍。 1、尽快成立园区管理机构,抽调人员开始运作; 2、落实责任各负其责,确保建设顺利推进。 (1)园区管理机构负责建设的协调统筹推进; (2)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筹集与按时投入; (3)国土、林业部门负责用地的申报审批;
(4)住建、人社、环保、规划、消防等相关部门负责相关业务的协调推进;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 3 -
(5)经信部门负责规划修编、评审、申报的协调; (三)确立园区建设的投资经营模式:
1、由县政府筹集资金进行园区的征地、三通一平等公共设施建设,引进企业进园,由园区管理机构管理;
2、由实力强劲企业全资进行园区的征地、三通一平等公共设施建设,引进企业进园,并对园区进行日常管理,县园区管理机构协调管理,税收实行比例分成;
3、由县政府与企业合作成立股份公司(企业)进行园区的开发、管理,税收、利润按股份比例分成;
4、由企业投资园区的征地。三通一平等公共设施建设,按照进度移交园区管理机构,并由园区管理机构负责引进企业、开展日常管理,税收、利润按比例分成。 三、因地制宜,形成合理的工业园区布局
合理的园区工业布局有宏观和微观两层含意。宏观方面,从xx 整体工业园区布局来说,继续建设完善逗三大园区地:提升充实城南工业园,规范推进新河工业区,适时开发城东工业区。当前要下大力气抓好深圳宝安(xx )产业转移园区的申报等工作,让已签订合同的企业早日进园建成投产。微观方面,从各园区内部布局来说,一是园区总体规划要合理,有前瞻性,园内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功能齐全,逐步实现园林化、城镇化、现代化。园内项目要按产品属性和原材料配套、污染治理等相关因素,合理规划不同的工业区域,安排不同的产业项目;二是园区三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