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对仪器的校验、维护周期及保养校核设置自动提醒。如果操作不当,及易引起人员伤害事故、财产损失和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实验室应该严格推行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工作中的疏忽大意,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确保师生的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实验结果全部录入完毕后,须由管理员审核后方可生效。
有哪些常见的测量仪器可以用于物理实验?怎样管理仪器设备?
物理实验通常需要使用各种测量仪器来收集数据和观察现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实验测量仪器,以及如何管理这些仪器设备的一些建议:
常见的物理实验测量仪器:
显微镜:用于观察微小物体和结构。
望远镜:用于观察遥远的天体或地面对象。
万能表(Multimeter):用于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等电学参数。
示波器(Oscilloscope):用于显示电信号的波形。
天平(Balance):用于测量质量。
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
阿莫表(Ammeter):用于测量电流。
电压表(Voltmeter):用于测量电压。
计时器(Timer):用于测量时间间隔。
风速计(Anemometer):用于测量风速。
压力计:用于测量压力。
光谱仪(Spectrometer):用于分析光谱。
标记和编号:对每个仪器进行标记和编号,以便容易识别和跟踪。
维护保养:定期维护和校准仪器,确保其性能和精确度。
储存条件:存放仪器时要注意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和防尘等。
安全操作:培训使用仪器的人员,确保他们了解如何正确操作和维护仪器,以减少事故风险。
记录数据:对每次实验使用的仪器和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存档,以备将来查阅和分析。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仪器的状态,确保没有损坏或磨损。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仪器,避免灰尘和杂质对仪器性能的影响。
仪器共享:在实验室或学校等多个团队之间共享仪器,以充分利用资源。
管理仪器设备的建议:
有效的仪器管理对于保持仪器的性能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此外,定期培训和记录数据也是有效管理仪器设备的关键步骤。
如何高效率地管理好一个实验室?
一、仪器设备管理管理好实验室,各类实验仪器,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是合理使用仪器的保证。关于如何科学地管理仪器设备,主要有这几点:
1、仪器设备信息登记: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基础信息,包含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厂家、购入日期、功能特点、维护周期、零部件、支持的检测项目等。
2、仪器设备常规管理:管理仪器设备的状态,一般包含:正常、空闲中、使用中、保养中、检定中、维修中、报废几种状态。
3、在线预约:维修中的仪器设备不能预约;报废的仪器设备应及时补充新的设备进来。同时对仪器的校验、维护周期及保养校核设置自动提醒。通过状态管理,用户可以及时了解仪器信息。
4、对使用期已满,使用功能基本丧失,无法修复或虽然修复但费用太大的仪器设备,应作报废处理。
5、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认真填写实验室日志、实验室使用记录,收集存放有关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实验报告、有关实验室工作的文件、以及书籍。
二、试剂耗材管理
每一类检测项目都需要用到响应的耗材或者其他消耗品,系统提供项目所需耗材的定义功能,待实际实验时,实验人员可以根据实验项目领取相应耗材,并完成出库,既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有提高了工作效率。
1、耗材管理:仓库管理主要存放试验检测所需要的耗材。内容包括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归还、库存、盘点等信息。
2、耗材分类:以科学的分类方式进行管理。例如耗材可以按照大、中、小进行分类,并利用物资编码进行区分和记录。
3、库存预警,对于仓库中的耗材,大多是需要保持一定的库存量的,因此可以设置最低库存预警,当库存量接近或低于最低值时,通过电子邮件、系统内消息或小程序推送的方式发给负责人或管理员。
总之,实验耗材的使用应提倡节约少浪费,最大程度地有效发挥实验室的效益。
4.库存盘点,由于存放环境或者人为因素造成了耗材的数量损耗,实际库存数据和系统数据无法有效匹配时,需要库管人员对现有库存进行盘点,根据实际数量调整系统数量,并登记相关原因,确保库存数据与系统数据一致。
5.耗材出入库,管理入库记录,一次入库可以加入多项耗材;每次入库前都先填写入库单,并选择要入库的耗材及数量,并同时更新库存。填写耗材出库单,并选择要出库耗材,或者根据实验项目进行物资出库,每次出库都会有记录,并同时更新库存。
三、安全管理
实验室管理着各种仪器设备,以及危险物品。
如果操作不当,及易引起人员伤害事故、财产损失和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安全工作关系到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实验室应该严格推行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工作中的疏忽大意,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确保师生的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安全预警消息提醒机制
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将人和事进行绑定,每个系统用户的职责和任务都进行了环节定义,事会主动去找人,并进行即时提醒,敦促其尽快对相关事项进行处理,并可以设定期限对其进行考核。系统所有主要环节都可以进行消息提醒设置,系统对相关工作有提醒功能,追踪历史记录,如超期报告(未检验、检验后未出报告)等。如系统信息提醒信息以不同背景颜色突出显示,信息提醒可以通过邮件、短信或者小程序等进行提醒。
2、信息与数据共享
系统中建立标准的数据接口,或者将数据导入标准数据模板中,可以和其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如果其他实验室管理系统不提供数据访问接口,也可以通过数据导出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
3、检查报告
根据登记的实验结果和报告模板,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测试报告,测试报告需经过三级审核方可生效。各级审核人员自行下载测试报告阅读后进行审核。审核前,系统以系统内推送消息、小程序推送消息2种形式发送消息提醒审核。
4、结果登记
根据实验计划,相关实验人员对分配到的样品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在系统中录入测试开始时间、完成时间、测试项目对应的参数结果、测试人等信息。
测试项目的参数可以自动计算,并进行有效性和逻辑性判断。
实验结果全部录入完毕后,须由管理员审核后方可生效。审核后的数据可以供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查询。
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时时刻刻注意安全,把危险杜绝在萌芽之中。
浅谈如何做好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展开全部收藏推荐 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物质保证,设备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在原国家教委对基础实验室、技术基础实验室评估的文件中,对仪器设备和器材的要求是实实在在的,如设备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不符合要求,实验室就被视为不合格,这也足以说明设备管理工作在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为了实施科教兴国这一战略部署,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投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211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对高校建设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做好高校设备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加强设备管理,做好设备管理基础工作是根本。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是帐、卡、物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 80年代末、 90年代初,许多高校设备管理工作完成了计算机管理方式取代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的模式转换,在帐、卡、物的管理中,对财产帐目管理和实物实行计算机化管理,使高校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得更为科学规范,更加扎实。 财产帐目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即计算机内部的工作和计算机以外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