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的管理主要环节的内容 简单明了的实验室仪器管理办法,保障仪器设备高效可靠!
如何高效率地管理好一个实验室?
一、仪器设备管理管理好实验室,各类实验仪器,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是合理使用仪器的保证。关于如何科学地管理仪器设备,主要有这几点:
1、仪器设备信息登记: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基础信息,包含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厂家、购入日期、功能特点、维护周期、零部件、支持的检测项目等。
2、仪器设备常规管理:管理仪器设备的状态,一般包含:正常、空闲中、使用中、保养中、检定中、维修中、报废几种状态。
3、在线预约:维修中的仪器设备不能预约;报废的仪器设备应及时补充新的设备进来。同时对仪器的校验、维护周期及保养校核设置自动提醒。通过状态管理,用户可以及时了解仪器信息。
4、对使用期已满,使用功能基本丧失,无法修复或虽然修复但费用太大的仪器设备,应作报废处理。
5、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认真填写实验室日志、实验室使用记录,收集存放有关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实验报告、有关实验室工作的文件、以及书籍。
二、试剂耗材管理
每一类检测项目都需要用到响应的耗材或者其他消耗品,系统提供项目所需耗材的定义功能,待实际实验时,实验人员可以根据实验项目领取相应耗材,并完成出库,既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有提高了工作效率。
1、耗材管理:仓库管理主要存放试验检测所需要的耗材。内容包括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归还、库存、盘点等信息。
2、耗材分类:以科学的分类方式进行管理。例如耗材可以按照大、中、小进行分类,并利用物资编码进行区分和记录。
3、库存预警,对于仓库中的耗材,大多是需要保持一定的库存量的,因此可以设置最低库存预警,当库存量接近或低于最低值时,通过电子邮件、系统内消息或小程序推送的方式发给负责人或管理员。
总之,实验耗材的使用应提倡节约少浪费,最大程度地有效发挥实验室的效益。
4.库存盘点,由于存放环境或者人为因素造成了耗材的数量损耗,实际库存数据和系统数据无法有效匹配时,需要库管人员对现有库存进行盘点,根据实际数量调整系统数量,并登记相关原因,确保库存数据与系统数据一致。
5.耗材出入库,管理入库记录,一次入库可以加入多项耗材;每次入库前都先填写入库单,并选择要入库的耗材及数量,并同时更新库存。填写耗材出库单,并选择要出库耗材,或者根据实验项目进行物资出库,每次出库都会有记录,并同时更新库存。
三、安全管理
实验室管理着各种仪器设备,以及危险物品。
如果操作不当,及易引起人员伤害事故、财产损失和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安全工作关系到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实验室应该严格推行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工作中的疏忽大意,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确保师生的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安全预警消息提醒机制
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将人和事进行绑定,每个系统用户的职责和任务都进行了环节定义,事会主动去找人,并进行即时提醒,敦促其尽快对相关事项进行处理,并可以设定期限对其进行考核。系统所有主要环节都可以进行消息提醒设置,系统对相关工作有提醒功能,追踪历史记录,如超期报告(未检验、检验后未出报告)等。如系统信息提醒信息以不同背景颜色突出显示,信息提醒可以通过邮件、短信或者小程序等进行提醒。
2、信息与数据共享
系统中建立标准的数据接口,或者将数据导入标准数据模板中,可以和其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如果其他实验室管理系统不提供数据访问接口,也可以通过数据导出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
3、检查报告
根据登记的实验结果和报告模板,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测试报告,测试报告需经过三级审核方可生效。各级审核人员自行下载测试报告阅读后进行审核。审核前,系统以系统内推送消息、小程序推送消息2种形式发送消息提醒审核。
4、结果登记
根据实验计划,相关实验人员对分配到的样品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在系统中录入测试开始时间、完成时间、测试项目对应的参数结果、测试人等信息。
测试项目的参数可以自动计算,并进行有效性和逻辑性判断。
实验结果全部录入完毕后,须由管理员审核后方可生效。审核后的数据可以供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查询。
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时时刻刻注意安全,把危险杜绝在萌芽之中。
简单明了的实验室仪器管理办法,保障仪器设备高效可靠!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直接用于检测结果或辅助检测的工具,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保持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在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将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流程模式角度,探讨实验室如何有效管理仪器设备。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获证实验室应按照准则要求管理仪器设备,确保检测数据和报告的真实、准确、可靠,具备第三方公正性。准则中规定了设备和标准物质要素,要求实验室正确选择和配备用于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并通过体系文件进行有效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的全流程主要包括设备的量值溯源、标识、日常使用与维护等环节。量值溯源要求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设备由指定机构检定,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对于易变动、漂移率大的设备,应进行期间核查,以监测设备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数据准确性。期间核查通常采用考核盲样、标准物质验证或加标回收等方法,确保数据符合要求。
仪器设备应有明显标识,表明其“检定/校准”状态,便于管理。标识可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三种:绿色表示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黄色表示设备某些功能丧失,但仍能满足检测需求;红色表示设备损坏或校准不合格,处于停用状态。
仪器使用管理包括建立档案、分类管理、日常维护等。档案应详细记录设备信息,如名称、型号、状态、检定周期等。设备应按价值和用途进行分类,确保日常使用与维护。维护应包括防尘、防潮等措施,以及定期检查、润滑、紧固部件,避免病毒感染,定期更新软件等。
此外,实验室应制定完善的仪器设备使用、维护、维修程序,并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填写记录,及时处理设备状态标识,定期维护保养,防止重大事故。
仪器设备保管需专人负责,并进行分类管理,详细内容包括维护、保养、使用、移动、检定记录等。设备应规范存放,保持清洁整齐,未经正常手续不得外借。实验人员负责日常保管工作。
维护方面,实验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原理和操作程序,严禁违章操作;非实验人员不得使用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检修;非计量检测或维修人员不得随意调整设备;到期设备必须及时保养或修理。
期间核查情况应记录归档,发现设备运行问题时应停用保修,并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重新检测。使用人员管理涉及培训、掌握设备原理、操作规程、维修保养知识等。合格操作人员需取得检定资格证书,经机构领导批准后方可上岗操作关键检测设备。
实验室在仪器设备管理中易出现的失误或疏忽包括未按规定及时检定或自校准设备、未在显要位置粘贴计量认证标识、未按照规定程序管理、未留下记录、未由责任人签字、未记录设备损坏与维修、未填写购入日期和放置地点、未建立设备编号对应关系、使用记录与维护记录混淆、仅对需计量检定设备进行维护记录等。
总的来说,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细致繁琐的工作。只有全面、细致地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有效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关注主页,了解更多化学、化工材料配方分析技术等信息。
特种设备管理一般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看你是什么单位的,如果是使用单位的话,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管理:1、特种设备原始档案:包括原始制造档案、质量证明文件、使用登记证等;
2、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质:如司炉工、场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等的资格证和培训;
3、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资格:这个有的地方需要
4、特种设备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5、特种设备台账、定期检验台账及相关资料、记录;
6、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相关记录,如定期检查、故障及处理记录、维护保养等等。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哪些
设备管理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包括选择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修理设备以及更新改造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设备运动过程从物资、资本两个基本面来看,可分为两种基本运动形态,即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和资本运动形态。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是从设备的物质形态的基本面来看,指设备从研究、设计、制造或从选购进厂验收投入生产领域开始,经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至报废退出生产领域的全过程,这个层面过程的管理称为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的资本运动形态,是从设备资本价值形态来看,包括设备的最初投资、运行费用、折旧、收益以及更新改造自己的措施和运用等,这个层面过程的管理称为设备的经济管理。设备管理既包括设备的技术管理,又包括设备的经济管理,是两方面管理的综合和统一,偏重于任何一个层面的管理都不是现代设备管理的最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