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坚持什么方针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实验第二方针。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原则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循“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全体人员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遵守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安全设施(措施)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了解实验室及科研过程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安全方面存在的潜在危险。
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坚持什么方针
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实验第二方针。实验室(Laboratory/Lab)即进行试验的场所。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ānquán,通常指人没有受到威胁、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如何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原则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循“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研究组长是本组安全责任人,管科研也必须管安全。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管理细则,开展安全检查,对全员进行规章制度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全体人员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遵守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安全设施(措施)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了解实验室及科研过程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安全方面存在的潜在危险。
在使用生物、化学试剂前要了解其危险性、危害性及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置预案。凡发生事故者,必须提交事故报告,对重大事故,研究所要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责任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为了使大家方便、快捷地了解实验室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危险因素、潜在风险和应急预案,达到避免事故发生、减少损失、快速反应和正确处置的目的,实验室应当在合适、醒目的位置安装或张贴安全警示牌和提示语。
实验室存在的危险及危险来源有哪些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风险1.相互有影响的仪器设备放置在一起,相互干扰,数据不准;
2.仪器设备长期不校准/检定,准确性无保障;
3.仪器设备不做期间核査,性能不撑控;
4.仪器设备无状态标识或标识混乱,容易错用;
5.仪器设备无安全保护装备,对操作员有安全风险;
6.气瓶没有分类贮存,无固定和防漏设施,有爆燃隐患;
7.仪器设备气路交叉杂乱,有火灾安全隐患;
8.仪器设备使用无记录,出现异常无法追溯;
9.仪器设备档案信息不全,对维护造成困扰;
10.仪器设备无强排风装置,对操作人员有伤害。
实验室环境控制存在风险
1.操作间与仪器间无温湿度仪,实验环境条件不清楚;
2.无“三废”收集处理装置,对环境造成威胁;
3.房间墙壁脱落,地面粗糙不,杂物乱放,台面凌乱,环境感官不佳,有粉尘污染实验的危险;4.实验室无强制通风设备,无防火、防水、防腐和急救设施,有人身安全感风险;
5.废旧和长期停用设备未清出检测现场,有误用风险;
6.检测工作时无环境条件记录,检测结果无法复现;
7.微生物学实验室物流与人流未分开,一更、二更和三更不规范,有交叉污染风险;
8.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无生物安全装置,对操作人员有病菌感染风险;
9.相互有影的工作空间没有有效隔离,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10.办公室、检测室、仪器室混用,相互交叉污染,存在安全隐患和结果准确性风险。
实验室标准和标准物质存在风险
1.标准无受控编号,标准变更后无法全部追溯变更,有错用废旧标准的风险;
2.标准长时间无查新,标准废替新发不掌握,有错用废旧标准的风险;
3.废旧标准无收回或无加盖“作费”章,有误用可能;
4.现行有效标准没有购买正式板本,有文本错误的可能;
5.新标准无宣贯记录,无法保证所有相关人员准确掌握;
6.新标准启用无审批程序和记录,技术负责人责任不到位;
7.标准物质与其它试剂混存,有交叉污染的风险;
8.标准物质无期间核查记录,标准质量不掌控,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9.标准物质无法定证书,标准质量不保证,有结果失真风险;
10.用容量瓶贮存标准物质,有测量准确性下降的风险。
实验室化学药品及耗材存在问题
1.没有合格供应商名录,耗品质量无保障;
2.剧毒药品未实现双人双锁和使用跟踪监督制度,有剧毒药品外泄风险;
3.易制毒药品未实现双人双锁,有易制毒药品外泄风险;
4.试剂药品无领用登陆记录,试剂药品管理不到位;
5.试剂贮存与操作间同室,对检验员健康有害;
6.试剂瓶标识信息不足,试剂过期失效不掌控;
7.标准试剂配制时未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量具热涨冷缩,标准溶液无法配准;
8.批量采购或用量大试剂未再检验验证,试剂不合格会造成巨大损失;
9.耗材质量无风险分析评估,耗材质量不合格会造成巨大损失;
10.试剂没分类贮存,有交叉污染风险,试剂室或试剂柜无强排设施,对操作员健康有害。
实验室样品管理存在十大问题
1.样品编号混乱,无统一唯一性编号,易混淆;
2.收样时无进样品状态描述和风险评价,出现结果异常无法追溯;
3.样品没有流转卡,样品责任不明确;
4.样品无待检、在检、己检和留样状态标识,有漏检和重检的可能;
5.样品和留样无分类贮存和监控,存在交叉污染和霉变风险;
6.检毕样品回收和处置不规范,技术负责人责任不到位;
7.样品室与办公室混用,有安全风险;
8.样品处理室与检测室混用,有交叉污染风险;
9.样品贮存无环境监控记录,有样品损毁风险;
10.样品采集过程中代表性不强,抽样记录不祥,影响检测结果。
实验室人员管理存在的十大问题
1.关键岗位人员无任命文件,职权不明确;
2.检验项目无人员上岗证,能力不确认;
3.各类人员岗位交叉,岗位职责不明确;
4.关键人员无监督计划或记录,监控不到位;
5.技术和管理人员无培训计划或记录,技能不能持续提高;
6.人员技术档案与人事档案混淆,对准则理解不准确;
7.授权鉴字人职称和学历达不到要求,不能担任该职;
8.技术负责人职称学历达不到要求,不能担任该职;
9.检测人员无大型设备操作证,对设备和结果度不利;
10.人员的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跨度太大,必须继续教育和考核。
实验室检测报告中存在十大问题
1.报告信息量不足,不符合《准则》要求;
2.报告结论不正确,授权签字人责任不到位;
3.报告数据与原始记录不一致,报告审核人责任不到位;
4.报告无三级审批签字,报告管理混乱;
5.报告格式多变,不严肃谨慎;
6.报告中加盖的“检验检测专用章”不符合《准则》要求,必须更换;
7.报告无骑缝章,有报告调换内页的风险;
8.报告或原始记录有不规范的涂改,由作假的可能;
9.分不清检验报告、检测报告、鉴定报告的区别;
10.报告的发送程序执行不严,有涉密风险。
答案来自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哪种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一般实行校、院系和实验室三级管理。实验室的安全有序管理是实验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凡进入实验室工作、学习的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要求。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不仅是要营造一个洁净、整齐、具有科学实验氛围的文明、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以激励学生探索进取,获取知识,而且还要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上墙,一般实行校、院系和实验室三级管理。根据实验室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和学生。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内容有:
1、 所有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绝对不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的药品。
2、禁止使用实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也不要用茶杯、食具盛装药品,更不要用烧杯等当茶具使用。
3、浓酸、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切勿溅到皮肤和衣服上,使用浓硝酸、盐酸、硫酸、高氯酸、氨水时,均应在通风厨或在通风情况下操作,如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内,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用百分之五的碳酸氢纳溶液冲洗,酸腐蚀时采用百分之五的硼酸溶液冲洗,用水冲洗。
4、易燃溶剂加热时,必须在水浴或沙浴中进行,避免使用明火。切忌将热电炉放入实验柜中,以免发生火灾。
5、装过强腐蚀性、可燃性、有毒或易爆物品的器皿,应由操作者亲手洗净。空试剂瓶要统一处理,不可乱扔,以免发生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