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应急设备和安全设备,以确保实验室人员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减轻事故损失。同时,实验室人员也应该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设备,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
实验室不安全行为有哪些
实验室不安全行为有以下几种:
1、不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实验帽、手套、护目镜等。
2、在实验室内饮食、吸烟或存放食物: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或者火灾。
3、不按规定处理废弃物:如将化学废弃物倒入下水道,可能导致环境污染。
4、违规操作仪器设备:如不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或在使用过程中离开现场。
5、擅自修改实验方案:可能导致实验失控,产生安全隐患。
6、在实验室内打闹、奔跑:容易引发意外事故,如摔倒、碰撞等。
7、不注意实验室环境:如不及时清理工作台,保持实验室内整洁,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8、携带与实验无关的物品进入实验室:如手机、耳机等,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增加安全事故的风险。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1、实验室准入制度: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后才能从事相关的实验室活动。
2、个人防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实验帽、手套、护目镜等。离开实验室前,应脱掉实验服,洗手并消毒。
3、实验室环境:保持实验室清洁整齐,避免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及时处理废弃物。
4、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不得擅自修改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防止实验失控。
5、仪器设备使用:在使用仪器设备前,应先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要遵循操作规程,不得擅自离开现场。
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坚持什么的方针
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实验第二方针。
首先,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坚持保障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实验室人员、设备和环境的保护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应急设备和安全设备,以确保实验室人员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减轻事故损失。同时,实验室人员也应该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设备,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
其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坚持防范事故和漏洞。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确保实验室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实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而引发安全事故。实验室人员还应该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实验室安全准则:
1、必须坚持安全、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化验室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应熟悉“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其他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应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化学危险品安全知识和化学化验的安全操作知识。
2、新进实验室做实验的人员,均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化验。
3、实验进行中操作者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离开时必须有人代管(具有安全保障和仪器运行可靠的实验可短时间离开)。
4、实验室严禁吸烟。
5、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长发不可披肩,应扎起,不可在食堂等公共场所穿工作服,进行危险性工作时应穿戴防护用具。
化学实验室中禁火吗
实验室注意事项:1、新进人员必须了解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必须了解灭火器的放置位置、使用方法及紧急情况时的逃生之路。
2、实验室严禁吸烟,连接仪器的电线必须使用护套线或花线。实验室不得随地吐痰、乱抛杂物,不得大声喧闹。
3、实验室的设施、药品摆放要合理,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不得放在靠近烘箱、水浴锅等有热源的位置。使用钢瓶,其位置必须固定,属可燃性气体则该实验室门
上应有禁火标志。实验室内所用药品必须严格分类排放整齐,易燃、易爆、试剂必须限量、分散存放,专人妥善保管,没有防爆功能的冰箱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试
剂。剧毒、贵重药品以及贵重金属制品必须存放在保险柜中,由二人保管。具体要求可见GB15603-199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4、无论化学品的浓度高低,接触化学品后应清洗接触过的皮肤,离开实验室前宜洗手。
5、操作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工作结束后应全面检查室内水、电、煤气、门窗等,确保安全后方可离开。
6、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起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每使用一种新的化学药品前
必须了解该药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安全使用方法以及出现危险时的处理方法。对于剧毒、易燃、易爆及毒性较大的化学药品的实验,必须有二位以上人
员在场才可进行,并切实做好可能发生事故和危险的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做好剧毒危险品的领用、使用与登记保管。
7、实验进程中必须有专人在场且必须集中精力,实验人员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若需短时间(如半小时内)离开现场,则务必请其他工作人员暂代处理;遇到实
验异常现象,必须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实验安全;遇到实验设备的异常现象,必须及时终止所进行的实验,作进一步的检查,消除隐患后才能继续做实验。凡确
有必要通宵进行实验的,须由各项目负责人报实验室主任登记备案。实验过程中出现试剂喷洒、溅落在皮肤上,应立即进行清洗处理,尽快将受伤人员移至安全、通
风处,并在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直至事故得到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同时报告主管和部门主任采取进一步的处理,必要时就医。
8、实验结束时必须及时关闭水、电、气等,并清洗仪器,保持桌面整洁,确保安全后方可离开。
9、对于实验室三废的处理应根据环境保护暂行条例中的规定严格执行。
9.1 严格按规定处理“三废”,严禁向水槽内倒废液,废液应分类处理,或回收利用或集中送环保公司处理。
9.2 勿把实验室杂物堆放在走廊、人行通道。实验室对不符合排放要求的,需处理的无机、有机废液应分别倒入废液桶内,标明毒害物质名称,并随手盖好。
10、实验人员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可能会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救护的措施有所了解,以备万一发生事故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11、实验室内发生事故,必须书面向实验室主任和技术主管汇报,以便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措施,不得隐瞒不报。
小结
实验室中存在各种危险源,不仅指仪器操作不当引起的,也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工作环境不良;易燃、易爆、有毒化学药品;管理不善等引起的危险源,除了必备的化学知识外,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展开分析工作。
怎样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某研究所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研究所(包括各科研组)的所有仪器和财产属于研究所,由所长或组长设立专人负责管理,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研究所的仪器管理条例具体如下:
1.研究所的公共仪器指用学校的专款购买的仪器设备,公共仪器的基本器材消耗费由研究所从运行费中开支,设备的维修费和x光管及电镜场发射枪的更换等费用由学校负责。
2.每台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必须建立技术档案,制定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并设有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操作、维修维护、改进更新和发展研制。
3.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的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守所用设备的技术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客座人员要在经过技术培训,经负责人允许后方可在固定人员的指导下操作或独立上机,并服从实验室的统一安排。遇异常情况或故障,操作人员应及时向设备负责人反映,妥善解决。凡不遵守实验室管理条例,故意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且不听从劝告者,有关设备负责人有权提出质询或取消其操作资格,并上报研究所妥善处理。凡属违章操作而造成事故者、擅自拆卸而造成损失者、保管不妥或违反安全条例而发生失窃、灾害以及破坏者,对所造成的损失,操作人员所在组应及时进行处理,本人应作出检查,并负担相应的责任。由于自然损耗和意外事故,经研究所主管领导会同有关部门鉴定后作出结论,并在设备损坏报告单上签署处理意见,可免于赔偿。
4.仪器设备应有运行记录:记录操作人员、日期、时间及运行情况等。若发生重大故障或损失,操作人员应及时报告负责人,组织修理,并详细填写报告单,经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研究所主管领导查清原因,并作出相应处理。
5.未经所务会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将其使用或保管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带出本所,不得私自外借、出租或它用。凡仪器设备借出实验室者,要登记,按时归还。未经组长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外借、调换或报废组内仪器及说明书。大型设备报废前应书面上报实验室,经所务会批准后生效。
6.课题组用课题经费购置的仪器由课题组负责其运行和维修。如果有其它组内人员要求使用,该仪器所在的组应积极配合,测试费用协商解决。
7.无论是公共使用的仪器还是课题组负责使用的仪器,其直接看管人有义务将设备的主要技术资料及验收报告保存好。公共仪器的技术资料要送交研究所存档。
8.专门负责仪器设备的人员在长期离开岗位时,应认真做好仪器的交接工作。由有关负责人和即将接管的技术人员共同办理交接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