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实验室建设方案设计 智慧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一、平台概述智慧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是高校实验室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下,高校实验室存在诸多问题。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通过在实验室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智慧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旨在为师生提供实验室的动态运行信息,实现智慧化管理。
二、智慧实验室建设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实验室建设已转向智慧化、科技化和现代化的方向,以提升管理效率。然而,受基础条件、经费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面智慧化建设仍面临挑战。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物联网技术,构建集约化的管理平台,成为高校实验室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迫切需求。智慧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安全管理两大部分。
1、搭建实验室日常管理平台
平台作为实验室管理的核心支撑系统,对实验室管理相关的基础数据进行有效管理。该平台包含基础信息系统、实验管理系统、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室项目管理系统、评价决策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
1.1 基础信息系统
该系统负责收集和管理实验室所有基础信息,如实验室简介、基础信息、实验队伍信息、仪器设备基础信息、实验教学基础信息等。系统支持动态数据更新,可生成各类报表,辅助管理人员完成数据管理任务,实现数据信息化和无纸化办公。
1.2 实验管理系统
实验管理系统包含实验教学管理、开放实验管理、自主实验管理、创新实验管理等模块,对实验全过程进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实验效果。
(1)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实验资源利用率,支持实验预约、审批、查询、过程管理、结果管理等,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实验环境。
(2)开放实验管理系统
提供实验室资源预约功能,学生可预约实验设备,系统自动管理设备使用时间,确保资源高效利用。
(3)自主实验管理系统
支持学生自主策划实验项目,系统提供实验预约、时间管理等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4)创新实验管理系统
提供创新实验申请、审批、预约等功能,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设计,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仪器设备管理系统
实现对设备、耗材、库存等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预约和授权机制,确保设备使用安全和高效。
1.4 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系统
支持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全电子化管理,从申报到审批,提供流程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1.5 评价决策管理系统
根据评价指标,对实验室建设、使用、资产、资金、质量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实验室安全管理平台
通过安全准入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电源管理系统等,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全方位覆盖。
2.1 安全准入管理系统
通过考核提升学生安全知识水平和意识,确保实验室开放安全。
2.2 视频监控系统
实时监控实验动态,保障学生实验过程安全。
2.3 门禁管理系统
结合课程数据,实现对人员出入的智能管理,确保实验安全。
2.4 电源管理系统
智能控制实验室电器设备供电,确保用电安全。
三、智慧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成效
通过智慧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实验室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安全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和实验效果。平台为部门管理人员提供了全面的实验室信息,优化资源配置。学生通过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实验安全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平台有助于专业课程建设和实习安排,促进专业发展和创新实验项目实施。
什么是智慧实验室?
智慧实验室是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构建的现代化实验室。旨在通过创新数智技术打造安全、稳定、绿色、高效的实验环境。河雒智联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融合产品、技术、生态三大能力,为实验室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智慧实验室,也称为智能实验室或数字化实验室,基于分布式协同、集中式统筹规划,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实验系统、实验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实验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
智慧实验室建设需全面覆盖实验室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以及管理人员思维模式的智慧化。
随着科技发展,打造智慧实验室成为共识。在万物互联背景下,构建安全、创新、智慧、共享实验室成为热点问题。智慧实验室的价值在于提升效率、提高自动化水平、提供数据支持、降低成本和风险、推动创新与绿色发展。
智慧实验室利用传感、控制、互联网、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现代化实验室,实现实验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实验质量,支撑决策,降低风险,提高自动化水平,推动创新发展。
智慧实验室建设目标包括实现物联化、互联化和智慧化,通过数据驱动实现智能管理和应用。河雒智联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包括智慧运营平台、数据可视化系统、数字孪生系统等产品,以及顾问咨询、硬件服务、软件服务、集成服务、运维服务,实现实验室整体运营状态的可管、可控、可视。
智慧实验室通过数智化解决方案,实现实验室整体运营的智能化,打造感知、温度、可持续、智生长的实验室数智体。
实验室结构和布局怎么设计?
这个需要一定的经验,SICOLAB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在实验室设计、建设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及施工经验!一、实验室的结构、荷载考虑
1、实验室结构选型及荷载一般建筑皆可满足;
2、实验室尽量按单元间进行设计,并考虑实验台、仪器设备尺寸、安装及维护检修的要求;
3、实验室建筑层高包含实验室最小净高、管道夹层高、梁高三者,其中实验室最小净高参见JGJ91-2019(不设空调时,不宜低于2.8m;设空调节时,不应低于2.4m),设备管道夹层高按施工工艺综合确定。
二、实验室布局设计基本原则
1)实验台布置在过道一侧,静止时,至少1000mm;
2)实验台布置在过道一侧,动态时,至少1200mm;
3)实验台在过道两侧,静止时,至少1350mm。
4)实验台在过道两侧,动态时,至少1800mm;
2、实验台与大型设备的布置要尽量保证实验人员安全,实验室布局完成后尽量不再移动;
3、坐式操作,喜格建议实验台的高度为700mm、750mm;
4、站立操作,喜格建议实验台的高度设为800mm或850mm;
5、整个实验室内不同的实验台和办公台采用的高度要统一;
6、实验室照度参见GB 50034;
7、实验台中的仪器台布置安装要预留足够的维修空间(不少于500mm);
8、实验台之间的走道建议全部通向走廊;
9、记录区要与有污染性区域进行隔离。
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有啥好的思路
首先要确认实验室建设注重物联网三层的哪个层,感知层: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传感器、摄像头、rfid标签等。
网络层: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得的信息。各种网络、管理系统等。
应用层: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还有就是偏向与哪方面的应用,有的可能偏重制造业,有的也有可能往物流这块发展